学生风采

学子风采|在打破与重组之间 ——访厦门大学哲学系2021级本科生吴择荣

时间:2025年07月08日

来源:

浏览:


吴择荣,中共党员,厦门大学哲学系 2021 级本科生,辅修法学,推免至北京大学法学院。在校期间曾任班长,厦门大学自强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理事会理事,曾主持或参与省、校级大创3项。曾多次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曾获第二十二届福建省大学生辩论赛季军、厦门大学“南强哲学”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三等奖等。

多元探索:在思维交界处深耕

吴择荣在大学期间主修哲学专业,同时辅修法学专业。跨学科的学习经历,让他在思维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哲学让我学会了深度思辨,而法学则让我更加注重逻辑和实证。”他说道。在哲学学习过程中,他深受一些课程、老师的影响。“比如《西方哲学史》这门课让我对哲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一些哲学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我的导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吴择荣为了发掘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曾经旁听过七个专业的课,两次走进律所实习,转专业到法学失败后最终选择分流进哲学系:“这种意料之外反而让我更加珍惜哲学学习的机会,也让我对哲学有了更深的热爱。”

在哲学与法学的学习中,他发现二者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价值追求等方面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明显区分:“哲学更注重思辨和抽象思维,而法学则更注重逻辑和实证研究。哲学追求真理和智慧,而法学追求公平和正义。”吴择荣说道。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模式与学习方法,让他在学术研究中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吴择荣进行学术分享

吴泽荣在上海交通大学参加思源八校论坛

吴择荣前往南京大学哲学学院交流

绝佳辩手:从懵懂新手到赛场常客

吴择荣热爱辩论,他与辩论的缘分始于初中。“当时觉得辩论很有趣,可以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而且社团活动丰富,应该能结交很多朋友。”他回忆道。那时作为新手的他对规则并不明晰,但在比赛中他深刻感受到了辩论的魅力:“那种在交锋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的感觉,让我着迷。”

从中学到大学,吴择荣的辩论之路从未停歇。从双十中学到厦大哲学,他参加了多场辩论赛,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辩论方法:“进入大学之后,哲学的语言、思想和法学中的案例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将哲学思辨和法学逻辑相结合使辩论更加有深度和说服力,在遇到涉及哲学或法学相关的辩题时,他会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构建起更具说服力的辩论逻辑。

吴择荣不仅参加了许多校内的辩论赛,还代表学校参加诸多国家级、国际级比赛。“备赛过程中我会和队友们一起查阅大量资料,分析辩题,寻找有力的论据。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也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2022 年他参加了 49 场辩论赛,成为了辩论界“常客”,高强度的赛事也带给他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那段时间,我同时兼顾家教、辅修、大创还有比赛评委等众多事务,几乎每天都在连轴转。”但他从未放弃,凭借着对辩论的热爱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坚持了下来。“辩论让我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此外,吴择荣还一直牵挂着高中母校双十中学的辩论队的成长。“从前双十没有很成型的辩论队,是我们这一届率先组织起来,如今已七年过去,我们还是会经常回去指导学弟学妹们参赛。”

吴择荣参加第二十二届福建省大学生辩论赛

吴择荣代表厦门大学参加市级辩论比赛

吴择荣参加福建省中学生辩论峰会

研路前行:一场关于坚持的长跑

吴择荣最终选择跨专业推免至法学,这个决定源于他的学术兴趣和职业规划。“我大一就对法学很感兴趣,也决定选择跨保法学,很大的信心是来自于原人文学院就有很多学长姐走过这条路。”他说道。

吴择荣认为备战推免的过程是一场全方位磨砺自我的马拉松:保持名列前茅的成绩、参与科研项目、文书的反复推敲、面试考核准备等,他在每一个环节都付出巨大的努力。而面对曾几乎打垮自己的巨大压力,他选择放松自我,从容以对:“长期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让我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每天傍晚从图书馆出来跑跑步、听听音乐来调节自己,让自己保持良好状态。”他说道。

在推免升学的众多环节中,吴择荣认为面试考核是最艰难的阶段。“我虽然比较擅长面试,但是面对评委的提问,我需要迅速组织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考验我的专业知识,也考验我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对于有推免意向的学弟学妹,吴择荣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前期准备要充分,包括成绩排名、科研项目等方面。文书撰写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面试时要保持冷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吴择荣认为在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求学历程时学会调整心态十分重要,他会告诉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已竭尽全力,把能做的尽量做好便不留遗憾。”当得知成功跨保到北京大学的那一刻,吴择荣为这场升学马拉松能够画上完美句点而感到自豪。

循光而行:热爱生活,慢慢成长

除了辩论和学术研究,吴择荣有着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2024-2025 年,从小一直热爱音乐的他开始坚持钢琴打卡,虽然自己运营播客的过程十分辛苦,但也带来诸多收获。“它让我对灵感更加敏感,时间安排更加紧凑。通过和不同嘉宾的交流,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收获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他说道。

在运营博客的过程中他曾遇到许多印象深刻的嘉宾。“有一次,我邀请了一位在法律界有丰富经验的嘉宾,他分享了他的职业经历和对法律的理解,让我受益匪浅。”他说道。这对他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影响:“它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也让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此外,吴择荣也运营小红书分享升学经历和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希望借此给学弟学妹们提供建议,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生活和兴趣,结交更多朋友。

吴择荣参加钢琴演奏会

在小宇宙总部录制播客

为了帮助学弟学妹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吴择荣积极参加哲学系朋辈导师项目、组织哲学系本科生学术论坛、“哲海潮学社”读书会等。吴择荣认为这些丰富的经历对他来说不仅是回忆的载体,也是情感的寄托,既帮助他回顾成长历程,也使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吴择荣参加哲海潮学社举办的本科生学术沙龙

当谈到对未来的期待,吴择荣道:“北京大学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资源,我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

吴择荣希望自己的22岁依旧有生命力,热情、真诚地对待世界:“这两个词看起来已经些许陈旧,甚至时常被庸俗化。但保持热情和真诚意味着不断地向世界释放我的创造、关怀、思考,释放我的生命力,满怀热情和真诚是我一路走来的动力,也是我继续奔跑下去的底气。”在吴择荣不断尝试打破与重组的人生中,展现了丰富的可能性。       

文|阳起航

图|受访者提供

审核|林晋扬


下一篇: 学子风采|笃志学问,不失其所 ——访厦门大学哲学系2021级宗教学博士生李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