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讲座回顾 | 张学智:王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 | 南强哲学论坛第481期

时间:2025年10月20日

来源:

浏览:

2025年10月16日上午,南强哲学论坛第481期暨朱子学与中国哲学系列讲座第69讲在南光一320教室成功举办。本期论坛特邀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张学智先生作题为《王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厦门大学哲学系李璐楠副教授主持,谢晓东教授担任与谈人,哲学系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学智教授从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命题“致良知”出发,系统梳理了“良知”概念的源流与发展。他指出,“良知”源于孟子的“良知良能”与《大学》的“致知”,是“不假外求”的本然之知,如“见父自然知孝,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张教授进一步引用阳明原句“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强调良知不仅是道德判断的根源,更是人与天理相通的灵觉本体,即打通天理、人心。

在论及“致良知”的双向运动时,张教授指出,其一是“由内而外”,即将内心良知推至事事物物,使万物皆得其理;其二是“由外而内”,即在事上磨练中,使理性、情感、意志等精神要素得以丰富与整合。他强调,王阳明的“大良知”不仅包括天赋的道德意识,更融合了理性、情感、直觉等多种精神能力,是一个“整体性的价值本体”。



为说明阳明心学的实践品格,张教授结合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等历史事件,指出阳明的学说并非书斋中的空谈,而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的生命智慧。他引用阳明晚年诗句“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强调阳明学以道德统领知识,重在实践中的体悟与磨练。

接着,张教授深入剖析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特质。他比较了王阳明与朱熹在知行关系上的根本差异,并进一步提出,阳明的“知行合一”实为其“无之不一”哲学体系的一个方面,此外还包括“心理合一、内外合一、形上形下合一、功夫本体合一”等多重维度,体现了其思想在战略上的大开大合与具体实践中的细入毫芒。张教授还深刻地指出王阳明的学说是对朱熹和陆九渊思想的综合,取二者之长。



在交流环节,与谈人谢晓东教授就心理与精神的差异、大学文本顺序、阳明后学的工夫路径等问题与张教授展开对谈。整场讲座学理深厚、脉络清晰,既有对文本的精微辨析,又有对生命实践的深刻洞察,为听众理解阳明心学的精神内涵与现代价值提供了重要启发。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篇: 讲座回顾丨吴进安:先秦诸子互评中呈现的方法论思维及其意义 | 南强哲学论坛第482期 下一篇: 我系教师在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