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厦门大学哲学系第二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班”在思明校区南光一214教室开展第一次授课。哲学系党委书记杨松教授为同学们解读了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与《论犹太人问题》。系团委书记蔡振磊、辅导员林晋扬共同出席了本次授课。


《导言》与《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为《德法年鉴》撰写的两篇重要文献,杨松教授通过"双文本互鉴"的讲授方式,系统阐释了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脉络。课程伊始,他首先点明两篇文献的紧密联系:《导言》提出了对黑格尔法哲学展开批判的意义,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则具体批判了以其为“理论支撑”的现代社会。
对《导言》的分析包括德国的宗教批判、德国的现实、德国的哲学和德国的革命等四部分内容。杨松教授的解读使晦涩的文本变得明晰易懂,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了《导言》。同时他特别强调了《导言》的当代价值,并引导大家借助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来思考中国道路的问题。

杨松教授进一步谈到,马克思虽然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但《导言》中并未详述其具体问题,而是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来阐发的。他概括了鲍威尔在“犹太人问题”上的主张,并揭示马克思思考的更深层次问题,即当代政治解放的局限性。他指出,马克思突破宗教批判的表层逻辑直指现代政治解放的根本局限,通过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重新勘定,对黑格尔关于“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观点予以颠覆。最后,杨松教授提示学员们在阅读文本时,要关注文本间的思想关联,理解其从法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逻辑。

杨松教授的授课深入浅出、史论结合,既有文本解读,又有思想点拨,充分帮助学员们加深了对马克思思想精髓的理解。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马中班学员必将砥砺奋进,潜心研读,在不断学习中提高理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班简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地生根,哲学系结合学科专长,依托系级科研平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开设首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班”。“马中班”通过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党建引领和学术提升,切实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和国学理论功底,业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青年骨干。
文|刘诗莹
图|庄依函
审核|童嘉烨 林晋扬